
地方兩會|陜西政協委員付波: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經營報 發布時間:2021-02-01
本報記者 王登海 北京報道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的重要軟實力,對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各級兩會上熱議的話題。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在日前召開的陜西省兩會上,陜西省政協委員、怡豪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付波提交了2份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提案。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哪里營商環境好,人才、資金、項目、產業就在哪里落地。為此,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必須先具備優良的營商環境,才會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投資興業熱土。不斷為市場活力充分迸發創造良好環境,就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光明前景。”付波表示。
“怡豪集團是一個綜合多元化發展的集團,多年來在陜西省內外、國內外都有投資的項目落地。我也深感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對我們企業在當地投資興業、良性長遠發展的重要性。”1月29日,付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唯有不斷創造新的制度優勢,才能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活力四射。
近年來,陜西省堅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以“互聯網+政務”為載體,不斷健全機制、夯實責任,聚焦問題、補齊短板,持續提升服務效能,營商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不過,根據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西安市在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100的城市中,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第15位。而《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中,西安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第10位,2020年西安不升反降,下降了五位,被合肥、青島、長沙、廈門、蘇州反超。
付波在采訪時表示,改革開放看深圳,“一帶一路”看西安,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如何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向西開放,是包括西安市乃至陜西省在內的西部地區面臨的重要課題。打造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對西安這樣一個文化積淀如此深厚,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城市,尤為重要。“既要招商、更要安商、親商、暖商,才能穩商。”
付波還表示,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著重從要素環境、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五個方面開展,總體結論是,西安在創新環境和要素環境方面表現優異,但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稍顯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政府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政務人員依然存在缺乏換位思考,以自身的利益而非企業切身利益為出發點的問題,服務意識有待加強。二、政府和企業對于營商環境的認知存在差異。調研發現,企業人員對政策措施的了解程度和評價要遠遠低于政府人員對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評價。三、各政府部門間缺乏協調、“各自為政”,缺少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的聯動性,難以形成合力。工商、稅務、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銀行等部門都是碎片化式獨立落實任務計劃,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在處理一些問題上不能因人因事而異,靈活性不夠,可操作性不強。四、中小企業從正規渠道獲貸難。很多部門在辦事、審批、權益保障和市場準入的事項中存在一定的所有制歧視與行業偏見。五、政策可持續性、精準性不高。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雖然各部門發布了很多政策措施幫扶中小企業,但配套政策滯后、政策不明確,缺少細則,政策缺少可持續性。
為此,付波建議:
一是進一步轉變政府服務理念,將改善營商環境列為長期的、全過程的、多部門聯動的可持續性目標。進一步明確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落實政府問責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和監督力量,確保地方政府政策的連續性,使政策能夠惠及基層企業和民眾。也要不斷提高執法層面的公平效率,緩解民營企業的后顧之憂,防止無法可依和有法亂依現象發生。
二是進一步優化法治環境。加強對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問題的研究和指導,完善民營企業產權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西安民營企業產權保護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積極作用,為民營企業維權提供更多渠道。增加信息公開透明度,提高司法服務專業化,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審判效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
三是加強并改善與企業間的溝通,減小與企業間認知的偏差。完善政府職能部門與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溝通交流長效機制,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聽取民營企業家的意見建議,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靠前服務。加強對百強調研與發布工作的支持力度,為百強企業送上更多精準“服務包”,形成良好政策導向。支持開展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
四是改善政府內部溝通不暢問題,優化政府各個部門間的協調機制,避免政出多門。建立不同部門之間在決策過程中的制度化溝通和協商機制,克服公共決策的部門化,加強跨部門合作信息共享機制。
五是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是金融機構避免“坐、等”在辦公室為民營企業想辦法,而是要“走出去”到民營企業身邊,切實“放下身段”充分了解民營企業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一企一辦”,這樣才能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落到實處。二是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構建綜合融資服務平臺,精準對接企業融資需求與資本供給,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此外,付波還表示:“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僑商和僑企都想在國內投資發展,陜西應該積極加強對僑界的招商引資力度,比如,全力打造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好、營商成本最低的政務服務環境。企業在陜投資興業的多了,自然也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另外,有些地方營商環境因疫情影響,“短板”更為凸顯,企業負擔仍需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待緩解,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審批難審批慢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監管執法存在“一刀切”現象。對此,付波還提交了《關于引入社會信用體系進一步優化我省整體營商環境的提案》。